实名制逐渐深入数字生活各个角落,网民、手机用户担心个人信息安全
从已经实行的网吧实名制、BBS实名制到可能将推行的网游实名制、手机实名制,影响着我们的数字生活的实名制正在争议和尝试中向前推行。
我们得承认许许多多实名制体现了政府想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良苦用心,我们也得承认在部分网络平台实施实名制已是大势所趋。各行业的专家们总说,推行实名制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可我们确实还缺少让大家踏踏实实掏出身份证的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
网吧实名制
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实名制
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的一场大火直接引发了全国网吧整顿行动。网吧经营者被要求检查客户的身份证明,否则不得接待。
这项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规定被认为是中国网吧管理体制中相对比较成功的一条。
但事实上,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彻底打击黑网吧,未成年人光顾网吧或使用虚假身份证明的情况依然非常普遍。
“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配套机制。”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程天宇说,“网吧实名制从一定程度上讲保护了部分未成年人暴露于危险当中,但这一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并没有得到更多有力的支持,导致效果并不显著。”
电子交易实名制
争议最少的实名制
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实名制是目前争议最少的实名制之一。由于牵扯到金融、信用、支付、物流等多个环节,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被要求登记注册真实的身份信息,以提供最基本的信用评估。
处于传统强势地位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某种意义上为用户提交自己的真实身份资料进行了潜在的担保。虽然,这样的担保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许并不能完全避免用户的利益受到损伤,但至少在心理暗示的层面上,这样的实名制更值得信赖。
BBS版主、QQ群主实名制
最早尝试的网络言论实名制
去年,深圳市公安局的一纸规定被认为是主管部门在互联网领域内进行实名制推广的问路之石。这项规定要求,论坛、BBS的版主、QQ群的创建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并配合警方校验身份证号码,否则将被取缔。
规定称:“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也是公共场所之一,尽管进入该场所的人们没有面对面交流,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传递各类信息。
每一个上网的网友都是一个自然人,都要为自己在网上的行为负责。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是公安机关的责任之一,因此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也得纳入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
网游实名制
最不被看好的实名制
网络游戏实名制自从被提出后就是最不被看好的实名制之一。上周,记者从信息产业部证实,相关的行业强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以保证这一制度的落实。
对于网游实名制,主管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网络游戏企业今后不仅要利用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网游戏时间,还要采取实名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录PK类练级游戏。对此,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这类游戏一般都含有杀戮怪物、互相战斗等暴力内容,玩家只能依靠PK升级。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其中,意见要求“PK类练级游戏应当通过身份证登录,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录进入”。
今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表示:“实名制肯定要纳入法定的程序中,我们会和相关法律部门进行探讨,对这一块进行改进。”
但玩家对此的反应或许会让主管部门尴尬。有未成年玩家对记者说:“我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账号,我自己玩就是了。”而游戏圈内知名的专业媒体17173.com某资深编辑也评论称,网络游戏实名制“要想行之有效,成本恐怕会是个天文数字”。
手机实名制
最让人矛盾的实名制
北京移动西单营业网点,大学生王欣正在准备换个手机号码。由于经常受到一些不明短信的骚扰,王欣决定换个号码。其实,王欣的遭遇,几乎有手机的消费者都曾遇到,例如深夜把人吵醒的广告信息、诈骗银行账号的信息、虚假中奖信息等。
去年11月,公安部、信产部、中国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手机违法短信息。信产部随后要求基础运营商承担一些责任,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实行手机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制度。
许多收到过垃圾短信的消费者都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也担心实行实名制后,个人信息能否受到有效的保护。
对此,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电信分析专家王煜全表示,用户在将真实身份证件登记后,信息的监管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监督。
目前全国大约有3.8亿移动用户,实名注册的不到2亿人。如果剩下的1.8亿人都要重新登记个人信息,工作量的庞大可想而知,而且信息的监管也是个问题。王煜全表示,手机实名制的实行目前从技术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但关键还是一个立法问题。只要法规出台后形成一个有法可依的局面,事情就会容易处理得多。
今年2月23日,信产部电信管理局王秀军副局长透露,手机实名制将被写入《手机短信服务管理办法》,并有望近期正式出台,目前正交由相关部委会签。有消息灵通人士称,目前信息产业部正要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家运营商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来。
记者致电信息产业部新闻处,获知目前各种方案都在讨论中,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布时间。
本报记者 赵谨 实习生 钟晶晶
网络实名考
李希光,网络实名之父
2003年,时任清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就提出了网络实名制的主张。“李希光建议人大禁止网上匿名”事件曾引发各方沸沸扬扬的争议,也为他带来了“网络实名之父”
的称号。李希光说,不能因为是在网上,就可以发匿名的东西,随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通过互联网进行谩骂和侮辱同样需要承担名誉损害责任。
但奇怪的是,李希光后来却向媒体表示: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著名互联网法律专家吕本富也表示,网络实名制本意可能是要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真正实施起来不一定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出现“冒名”或“重名”的问题,就不好解决。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国家能够发给每人一个ID,并和《电子签名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有效的验证机制,既防范了违法又不影响自由言论。
但目前恐怕时机还不成熟,不宜搞“一刀切”的实名制。
先行者
韩国“全网实名”遭抵制
去年,韩国成为全球首个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的国家。根据韩国信息通信部的解释,该举措的目的在于“打击网络犯罪”,采取的具体手段是用户必须在输入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通过验证之后,才可以享有在互联网上发言的权利。
该政策立即在韩国境内遭到广泛抵制。以“参与联合会”和“进步网络”为首的15个市民团体在首尔举行了主题为“网络实名制能否解决根本问题”的记者会,批评政府推进网络实名制。他们认为,实名制将导致“言论自由的萎缩、个人信息的暴露”,是对“有良心的因特网公众”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会在韩国形成一个“恐怖的监视社会”。他们提出的对付网络暴力的有效措施是,网站负责对其网站内的网络犯罪行为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人权教育活动,提高韩国社会保护隐私的意识。
|